这是《圆明园旧迹图》中收集的被毁之后的圆明园海晏堂照片局部。
北洋军阀时期,军阀、官僚、政客、民间人士乘机对圆明园的石料肆意取用,圆明园遭遇“石劫”。园中石刻文物被拆运到各地,南京静海寺的露陈墩、钟山风景区谭延闿墓前的牡丹花坛都是圆明园文物。
民国年间至新中国建国后的历史时期内,一直幸存的圆明园山形水系遭到“土劫”。农民曾住进圆明园,为发展生产、建造房屋,他们挖山取土。八十年代初,2000多户人家住在有耕地、工厂、打靶场的圆明园里。至此,整个山形水系被破坏。
后经多年努力,中国政府收回了原属圆明三园地域范围内的全部土地使用权,园内全部住户和绝大部分驻园单位迁出。2000年,《圆明园总体规划》获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。
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说,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圆明园遗址进行积极抢救、妥善保护、科学整修和有效利用,可挖掘圆明园的历史价值、园林价值,发扬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。